地理教学

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访问量:9558

封二封三

  • 横跨美加的“雷神之水”——尼亚加拉瀑布

    金典;

    <正>在美国纽约州和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交界处,坐落着世界闻名的自然奇观——尼亚加拉瀑布。“尼亚加拉”一词源于土著语言,意为“雷神之水”,正如瀑布轰鸣、奔腾而下之景。尼亚加拉瀑布与伊瓜苏瀑布、维多利亚瀑布并称为世界三大跨国瀑布。尼亚加拉瀑布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由大到小依次是加拿大一侧的马蹄瀑布、美国一侧的美利坚瀑布和新娘面纱瀑布。其中,马蹄瀑布最为壮观,占尼亚加拉河约90%的水量,因形似马蹄而得名,宽约670米,落差约57米,流量每秒可达2400立方米,其巨大水幕和百尺高的水雾令人惊叹。

    2024年15期 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0K]

教学研究

  • 运用地理空间技术培养地理空间思维的教学模型构建与实施策略

    张清彦;杨丽江;李小妹;

    地理空间思维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础。地理空间技术是培养地理空间思维的有效工具。本文基于地理空间思维的内涵,分析不同类型地理空间技术的功能及在培养地理空间思维上的优势,并提出运用地理空间技术培养地理空间思维的策略:运用多样空间表征方法准确定位,培养地理空间定位思维;地理空间尺度划分,归纳地理空间分布规律,培养地理空间划分思维;平面与立体地图组合呈现,刻画地理事物特征,培养地理空间视觉思维;地图关联呈现,认知地理事物空间联系,培养地理空间联系思维;地理要素叠加分析,呈现要素时空变化,培养地理空间叠加思维;综合组织地理空间信息,归纳空间模式,培养地理空间综合思维。

    2024年15期 4-1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7K]

课标研究

  • 百年来我国中小学地理课程目标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趋向

    刘学梅;程礼明;李莹;林心愿;

    课程目标是课程之魂。本研究经梳理我国41部中小学地理课程标准发现,百余年来我国地理课程目标经历了萌芽期、形成期、稳定期、发展期、成熟期、变革期六个发展阶段,地理课程目标的历史演进具有渐变性、时代性与循环性的特点,其发展趋向包括:要求更加明确和细化、科学性与思想性与日俱增、内涵不断丰富与更新、目标层次逐步提高、学生主体性日益彰显。总之,地理课程目标的演进结果是地理课程育人价值的回归。

    2024年15期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4K]

教材研究

  • 湘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编写理念与主要特色

    谢晓宇;朱翔;胡茂永;

    新修订的湘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确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要求,以地理课程所要培育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地理教学方式,合理架构教材体系,创新教材呈现形式,充分体现单元式教学和跨学科主题学习,为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理念的时代新人打下基础。

    2024年15期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人工智能专栏

  • 聚焦未来:ChatGPT赋能下的PBL教学模型探索——以“越南承接中国产业转移”为例

    陈璇璇;郭雨佩;徐瑞宝;

    ChatGPT是基于GPT-4架构的大型语言模型支持的深度学习模型,其高效的信息理解和文本答案生成功能将智能化重塑教育领域。ChatGPT可高质量地协助教师实施问题式教学,以带来更加强自主性、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体验。本文在综合分析PBL教学的特征及其科学意义的基础上,探讨PBL教学结合ChatGPT的教学模型:教师借助ChatGPT作为辅助PBL课堂的中介,搭建学生的PBL-ChatGPT学习支架,并使ChatGPT在课后作为教学的诊断工具,形成完整的PBL教学。本文以“越南承接中国产业转移”为例,详细阐述PBL-ChatGPT教学模型的具体实践途径,并思考生成式人工智能在PBL教学中的着眼要点与潜力。

    2024年15期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 数字赋能:BOPPPS模式下ChatGPT与地理教学融合的逻辑建构和实践审思

    薛思懿;郭锐;胡蓉;向颢;谭雪霖;苏迎春;王纯盈;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要借助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促进地理学习,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为数字赋能地理教学提供较好的工具支撑,也能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提供有效的辅导支持。文章基于BOPPPS教学模式,建构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应用思路,并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进行实践审思,以期为数字赋能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2024年15期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

高中地理

初中地理

  • 基于UbD理论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以“香港”为例

    邹淼;杨山;

    跨学科主题学习兼具跨学科学习和主题教学,是一种促进学生运用跨学科思维方式解决复杂问题,达成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与实践。本研究以“香港”为例,运用UbD理论将地理、历史、政治等学科核心素养与思想融于主题学习之中,依据“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展开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制定单元学习目标与要求、表现性任务与其他任务、课时学习活动,以此深化学生的思维与实践能力,推进国土空间的爱国主义教育,强化新时代的地理国情认知与使命意识。

    2024年15期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核心素养测评

  • 基于Rasch模型的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测评工具的设计与研究——以“人地协调观”为例

    李月明;王志航;李继友;庞艳辉;周丹丹;

    为准确评估高中生人地协调观水平,本文基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人地协调观的定义及水平划分,开发了一套测评工具,并利用Rasch模型对其进行检验和优化。结果显示:(1)该工具在单维性检验、数据模型拟合等方面表现良好,其有效性得到验证。说明根据现有研究,可整合出指向核心素养的有效测评工具。(2)Rasch模型是评估测评工具质量的有效方法。(3)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水平在整体及不同学校间存在显著差异。

    2024年15期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教学经验

  • 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地理逆向教学设计——以“天气与气候”为例

    王天娟;张学波;候瑞莉;

    大概念和逆向教学是适应《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版)》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本文在阐述大概念与逆向教学相结合的适切性的基础上,以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为例,从设计预期学习结果、确定评估任务、组织教学活动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尝试对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地理逆向教学设计提供案例参考。

    2024年15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国际地理教育

  •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基础教育地理新课程及其启示

    何宇靖;吴嘉贤;张正栋;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我国的步伐相近。本文分析了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地理新课程的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模式和课程标准的特征,为我国深化基础教育地理教育改革提供了启示:整合教学内容,开展基于大概念的教学活动;注重基于跨学科的真实问题解决,落实核心素养培育;重视乡土地理知识和文化的学习,促进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2024年15期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研学旅行

  • 跨学科视角下的博物馆地理研学课程设计——以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为例

    杜凡;郭文;

    目前以单一学科为主的博物馆研学课程内容丰富,但多学科融合教学的博物馆研学课程稀缺。本文从跨学科视角出发,以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为案例,充分挖掘农史专题博物馆所蕴含的地理教学资源,围绕“探秘中国农业的起源与发展”“见证中国农业技术体系的创立和发展”“助推现代生态农业的建设”“传承优秀农业文化”四大主题,设计融合地理和历史学科的项目式研学课程,实现历史和地理学科的深度融合,同时创新评价体系,助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博物馆地理研学新发展。

    2024年15期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9K]

  • 照亮新教师成长之路——《我的地理教学行与思》评介

    华睿妍;

    <正>陶行知先生有言:“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作为青年教师,好学是根本,唯有好学才会有好的教育引导和教学成绩。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我的地理教学行与思》的作者蒋少卿正是这样一位好学的教师。二十年一线教师之“行”让蒋老师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并通过“思”形成了自己较稳定的教学风格和较成熟的教学主张。在这本书中,她将自己的教学智慧倾囊相授,希望为新教师走向成熟提供指引,尤其是让大家了解教师除上课外还能做些什么。

    2024年15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