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正>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地理教育”学术研讨会。学术研讨活动设有两场主旨报告和四场分论坛,共组织38场学术报告,线下参与师生超800人次。上午的主旨报告由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张晓虹教授主持。欧亚科学院院士、杰青、长江学者、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黎夏作题为《人工智能与GIS空间分析》的主旨报告,系统阐述了地理空间人工智能如何推动地理学的技术革新与学科转型。报告指出,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深度学习、随机森林等算法突破传统GIS的静态分析局限,能实现动态数据实时处理与复杂空间决策优化。
高中必修《地理2》“产业区位选择”的内容中,五个版本教材都选择“日本工业分布或布局”的案例来解析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工业布局呈现出由原有工业地带(地域)向邻近地区扩散,到临海布局进一步强化、临空布局更加显著,再到海外布局的变化,反映出工业区位选择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原料、能源等传统工业区位因素的影响逐渐式微,交通变革、技术创新、环境规制、集聚与扩散、全球生产网络等新因素的影响程度不断加深。
为实现高中生综合思维水平的进阶,需要适配的教学路径。项目式学习通过建立学生思维进阶的发展路径、提供学生思维进阶的实践载体、预留学生思维进阶的调整空间三个方面促进高中生综合思维的进阶,其进阶过程涵盖三个阶段:第一,项目设计—搭建综合思维进阶框架;第二,项目实施—实现综合思维进阶学习;第三,项目评价—检验综合思维进阶效果。基于进阶过程分析,本文提出了发展要素关联促进要素综合进阶、延伸时空序列促进时空综合进阶、深耕区域发展促进地方综合进阶和综合核心概念促进思维整体进阶四条实现路径。
有效失败理论关注学生在失败中所获得的增益效果,适用于真实情境下的地理教学。依托校园及周边场域开展的地理实践活动面对真实环境提出劣构问题,注重学生体验与反思,是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有效失败理论,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土壤”教学为例,通过设计实践活动、观察学生实施活动的过程并加以评价,促成思辩式深度教学,从而重构失败价值、强化学科素养。
基于现实情境的地理实践活动存在教学情境缺失真实性、情境问题识别困难、统一实践制约效果三大问题。本文探索基于情境转换的地理实践力进阶模式,在“基于现实情境解构的真实情境创设”“基于真实情境观察的思维进阶路径”“回归现实情境的综合实践活动”“反思差异与问题”四阶段中形成“认知—行动—反思”的地理实践力进阶路径,为学生搭建从新手思维到专家思维的实践桥梁。
地理实践力是新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培育的重要核心素养。上海版初中地理教材设置了大量地理实践活动与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实践,在教材中渗透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育。《六年级下册》配合课文内容设置了多种形式的地理实践活动,强化了地理实践的学法指导,通过贴近真实生活情境的模拟调查活动培养地理实践力,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区域地理环境,培养学生运用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本文提出开展地理实践活动需要设置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关注评价,利用好信息技术工具以及地理图册、练习部分等配套资料,因地制宜做好校本开发。
示意图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和落实,地理示意图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一课为例,探索地理示意图的绘制和运用,通过绘图、识图、解图、比图、构图和用图等,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是落实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本文构建了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分类指标体系,通过整合教材相关栏目、实施主题实践活动,深化信息技术应用、赋能地理实践活动,完善评价指标体系、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等措施,尝试研究高中地理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以实现学生的素养提升。
主题式情境教学旨在通过创设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情境,突出教学内容间的结构和关联,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本文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三大功能,提出赋能高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三大过程的策略,即分别依托GIS的可视化功能、空间分析功能和实践操作功能,支持主题情境创设、促进主题问题深化、实现主题活动进阶。在此基础上,本文以“金陵船厂的前世今生”为主题情境,探究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影响,系统呈现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高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的思路与方法,旨在为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提供实践参考。
地理课程中的自然灾害教学不仅具有知识传递功能,更肩负着培育新一代公民风险意识与应急能力的时代使命,承担着提高社会整体抗灾减灾能力的重要责任。本文探讨在初中地理自然灾害教学中融入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自然灾害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的耦合关系,指明在自然灾害教学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路径。
情境的信息组织应通过有条理地安排和呈现相关信息,以确保考生能够清晰地理解情境以及任务要求。本研究将高考地理试题情境信息组织结构归纳为整体式、补充式、模块式和分步式四类,并通过原创试题的改编,探讨了不同类别的特点及其对试题难度的影响,为中学地理命题实践和中学地理教学提供参考。
<正>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吉林省通榆县风能资源十分丰富。2009年,当地开始打造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现已构建包括制造主机叶片、塔筒、电机、紧固件等组件的全产业链,并形成“风电场+制造基地+风电消纳”联动发展模式。为促进风电消纳,当地引进电池储能、氢化工、大数据、机械制造等产业,并建设“吉电南送”超高压输电工程。据此完成1~3题。
地理分层教学面临个性化需求与实施效率的双重挑战。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基于DeepSeek等人工智能构建的地理教学多智能体交互模型(Geography Teaching Multi-Agent Model)由共享数据集、角色专业化、工作流程和分层教学架构四大模块组成,通过“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自动化循环流程,创设多层次的学习目标、教学任务、试题集与测评标准,旨在保持地理课程的一致性、提升地理教学效率与质量、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正>1962年,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问世,在时代洪流中激荡起持久而深刻的涟漪。彼时正值化学工业迅猛发展、技术乐观主义盛行的年代。卡森凭借其非凡的学术勇气与深邃的生态洞察力,撰写了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生态警示之作,精准剖析了社会对化学制剂盲目依赖的弊端,凭借坚实的事实基础与严密逻辑,深刻影响了环境立法(如美国的《清洁水法》《国家环境政策法》)。该著作不仅是一部科学警世之书,更催化了一场环境思想的革命,为现代环境保护运动奠定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