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

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访问量:9558

封二封三

  •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杨昕;

    <正>峨眉山被誉为"震旦第一山",耸立在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由大峨、二峨、三峨、四峨山组成。《峨眉郡志》记载道:"云鬘凝翠,鬒黛遥妆,真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故名峨眉山"。峨眉山势逶迤灵秀,沿途飞瀑流泉,具有"雄、秀、奇、险、幽"的特色。古人云:"震旦国中,峨眉者,山之领袖"。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佛教文化构成了峨眉山历史文化的主体,因此金顶的普贤菩萨金像是峨眉山的象征。48米高的四面十方普贤金像矗立于金顶,映日月光辉,俯世俗百态。

    2021年11期 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8K]

教学研究

  • 素养整合视角下人地协调观和区域认知的培养

    梁秀华;王向东;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本身即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个组成部分之间有或强或弱的关联,可进行两两整合、部分整合或全部整合。厘清它们之间的整合关系是难题,也是重点。人地关系和区域系统分别作为彼此的探究主题和载体,联系极为密切。因而人地协调观和区域认知存在必然的整合关系。本文基于素养整合视角,探寻其中的逻辑要点,通过课例分析,凝练共通和具体路径,最终促进学生发展。

    2021年11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1K]
  • 国家认同在新版地理教材中的体现及其教学路径——以《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解构分析为例

    邓钧;江涌芝;郭程轩;陆柔斯;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重新修订的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充分体现了国家认同价值。为适应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求,本文对《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进行解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教材在知识选取和组织方式中体现了国家认同;通过案例、图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活动系统中训练学生的爱国行为。基于此,本文提出国家认同与地理教学的融合路径:通过先行组织者策略以理育人,创设爱国主义情境以情育人,依据问题导向与研学旅行实践育人。

    2021年11期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9K]

高中地理

  • 概念教学在地理专题复习中的应用研究——以“水循环”为例

    张永利;罗晓波;

    地理概念教学对于中学生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掌握地理规律、提高综合思维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专题复习课的特点从地理专题复习中的主概念入手,通过对概念及其外延的详细解读,并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结合实例,探究概念教学在地理专题复习中的应用策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为概念教学应用于地理专题复习提供参考。

    2021年11期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4K]
  • “融合”理念下的灾害地理教育校本化实践策略——以“海啸灾害”主题学习活动为例

    廖苗;李树民;

    本文依托江苏省减灾教育课程基地,以"海啸灾害"主题学习为例,通过多情境、多课程、多学科"融合"的方式探究灾害地理教育校本化的实践策略,链接学生经验和新技术,让学生经历"基于情境""基于学科""基于主题"的实践过程,以期实现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灾害意识、减灾能力、责任担当等优良品格的目的。

    2021年11期 17-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5K]
  •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拓展实验设计和教学策略——以上海版必修一为例

    李辉;

    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了地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新版高中地理教材(上海版)虽已编入实验内容与要求,但还有一定的拓展需求。本文以上海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为例,提出了拓展性实验的设计方案,同时根据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开拓地理课堂以外的时间与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的需求、发挥选修地理实验课学生的辐射作用、大胆将拓展型实验的评价权还给学生、注重地理实验与社会实践活动相交融等五个策略,从而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提升。

    2021年11期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0K]

初中地理

  • 基于学科融合的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以人教版初中地理“东南亚”一节为例

    张子璇;吴福忠;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是当前社会基础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新要求,基于此,将地理学科与其它学科融合,以初中地理"东南亚"一节为例,优化设计课程,在保证地理教学为主导的前提下,辅以文史类文学、历史、音乐与自然类数学等教学资源,以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综合认知的培养。创设文史自然兼备的学科融合情境,为教学实施得以采用学科融合教学提供参考与启示。

    2021年11期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4K]

教学经验

考试研究

研学旅行

  • 基于体验学习圈与PBL教学法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杨婷婷;高源;冯歆茹;王晓晨;

    体验学习圈包含了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与主动应用四个阶段,PBL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本文在分析体验学习圈理论与PBL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寻找两者间的适切性,提出基于体验学习圈与PBL教学法融合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理念,并以大连市金石滩国家地质公园为例,进行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2021年11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4K]

  • 教育道路上的明灯——《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简介

    梁靖茹;

    <正>赫伯特·斯宾塞是英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二个牛顿",他一生都在倡导快乐教育,其创作的《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被誉为不可多得的家庭教育经典之作,对当下和未来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是一部半自传半札记的教育著作,它以生活中的具体实例为载体,基于平凡简洁的教育小故事,围绕快乐教育主题,寓教育真谛于日常生活,融思想方法于实例描述,以小见大,引人深思,是儿教育童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2021年11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3K]
  • 下载本期数据